博客内容组织策略
作者:一叶千鸟 来源:千鳥志 时间:2008-12-02 16:20:00
曾见某大师建议为给用户更好的内容体验,一个主题写个博客。我觉得这条得有前提,因为个人博客就应该服务于个人,总不能以破坏自己节奏的代价去迎合用户吧。
比如我个人网站的域名是英文名,自本博诞生起就没限定为XXX主题,因此有可能炒一星期菜,也可能加一星期班。我写我的,用户爱看不看,这完全是格局问题,具体原因后详述。把所有感兴趣的话题都写出同样的思想和深度,我想才能完整体现一个人的价值。
保证有价值
首先我认为所有的内容工作都与文化素养有关,好的作家必然也是信息传达的高手。抓住用户要靠内涵,真正好的灯光不是取决于器材,而是设计的人和品位。
标题准确直接通俗,不玩花招,并且能概括下整篇文章,别用户看完后留下标题“虚高”印象。另外,有些关键的日志我会先查标题会不会撞车,并且做相应措辞上的调整。得体的标题更易于传播,懂技术的同行可能更认可。
最好的文字就是直接、少废话、不矫情,让读者心领神会而不滥用语气助词,有点冷幽默最好,简单但可能得修炼一辈子。做内链要精准自然宁缺勿滥,不能为了流量凑合,前提是被链日志质量足够高,话题足够小,简单但可能还得修炼一辈子。
我一直认为,日志评论质量至少应与原文相当,才符合原创博客自由探讨的精神。因此在保证评论门槛足够低的前提下,执行“宽进严出”准则。所有无实质观点、胡吹乱捧的评论全部删除,所有作弊关键词的评论人全部改成英文,所有链到垃圾网站的链接全部去掉。对点击量和用户友好来说,这些努力也许收效甚微,但代表了我对内容敏感而眼里不揉沙子的态度。
合理使用分类和标签
分类我有三个阶段性尝试,第一细分,第二树形,第三合并。最后定下就现在的样子,单个类为独立方向,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开博或输出,当某方面内容积累到足以支撑时,也独立成类。
没有主题的博客定分类主要看博主的属性,开始就力求精准分类注定要失败,因为会限制住写日志的思路。同时,博客的分类也不适合做的太细,组织关系都是灵活相对的,关键在于时常提醒自己“内容要大于形式。”钱包还是别比里边的东西贵显得踏实。
除曾经提到的创建和组织经验,标签要一步到底,底到何种程度主要看内容而不是逻辑。比如我写了篇在晚上在后海玩的日志,那么就是“后海”,不要扯上北京,因为“北京”在我个人信息空间里是分类,即使不显示它也是分类。我更认同标签的作用是泛描述组织内在逻辑,随着日志量的增加,分类和标签也需要反复迭代来促进内容整合。
不断整合并提炼
博客只是内容堆积的地方,进一步细化分类,我推荐搭建个人网站从用户认知维度互补再组织。同时,不管提供服务还是资源的外部产品,所有内容都以博客为中心再分发,并保留日志出处往回拉人,比如豆瓣评论。因为直接利用输出组织基本不可能,但我只需要保留唯一出口。
我们写系列日志,常见有一二三四的线性组织,也有关键词内链的聚焦组织。前者易操作但灵活性差,后者灵活性好但操作难。也许一堆平平淡淡的思考在很长时间内都默默无闻,没有关系。同样内容,用户看到马上认可和一年以后再认可的效果不等量,某天被发掘的价值将成倍。铺垫做的足够长,形成的壁垒才可能足够高。
如果大家认为你提供的内容值得长期关注,自然会订阅。根据需求点一步步引导,我不赞同甩出四五位的订阅数吸引眼球,给用户“热门”的感觉先入为主。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,不会被别人的声音蛊惑,而他们——才是我的目标用户。(以目标用户为中心的设计)
对本文亦有贡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