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中摘要算法MD5,SHA1简介及应用实例代码
作者:neu_张康 时间:2023-12-12 00:36:41
关于算法的学习,小编觉得编程语言中的算法大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,主要的方面一是了解这一算法能用来干什么,另一方面,学习它在这类编程语言中怎么实现。
摘要算法又称哈希算法、散列算法。它通过一个函数,把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为一个长度固定的数据串(通常用16进制的字符串表示)。摘要算法就是通过摘要函数f()对任意长度的数据data计算出固定长度的摘要digest,目的是为了发现原始数据是否被人篡改过(不同的data计算出来的摘要不同)。
常见的摘要算法有MD5和SHA1
MD5
import hashlib
m=hashlib.md5()
m.update('zhangkang')
print(m.hexdigest())
输出:
09b32682a49db34d3c9d7e6d97f85a4a
如果数据太长,可以多次调用update(),结果是一样的
import hashlib
m=hashlib.md5()
m.update('zhang')
m.update('kang') #输出结果一样
print(m.hexdigest())
输出:
09b32682a49db34d3c9d7e6d97f85a4a
假如我们改变原始数据中的一个字母看看计算的MD5值是否完全不同
import hashlib
m=hashlib.md5()
m.update('zhangkanf')#输出结果完全不一样,虽然只改变一个字母
print(m.hexdigest())
输出:
17d2bcf39906311768c2f363778d2801
MD5是最常见的摘要算法,速度很快,生成结果是固定的128 bit字节,通常用一个32位的16进制字符串表示。
SHA1
import hashlib
s=hashlib.sha1()
s.update('my name is zhangkang')
print(s.hexdigest())
输出:
512e877d47cd06246b24ac99027991cbfa67aec1
和MD5类似,同样支持分块多次update(),只是输出结果有些区别。SHA1的结果是160 bit字节,通常用一个40位的16进制字符串表示。
摘要算法应用
假如我们有一个网站,数据库中保存着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,假设数据库中的用户密码都是明文,那么一旦数据库泄露,那么所有用户的密码就会显而易见。这样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信息泄露,而正确保存用户密码的方式是不保存明文密码,而是保存密码的MD5值。当用户登录的时候,先计算密码的MD5值,然后再和数据库中的比较。有人可能会问,如果密码的MD5值泄露了呢?这个没关系,因为计算数据的MD5值很方便,但是由MD5值反推原始数据基本不可能。为了更加安全的保护用户的密码信息,在计算密码的MD5值的时候,建议连同用户名,密码,或者其他固定字符串都一并update(),也就是俗称的”加盐”。
#模拟用户登录
import hashlib
db={
'zhangkang':'25c25c67943e82a116ec8c32218a5068',
}
#明文密码是:zhangkang123456
def login(username,password):
m=hashlib.md5()
m.update(username+password+'the-salt')
passwd=m.hexdigest()
if passwd!=db[username]:
return False
else:return True
while(True):
username=raw_input('Input username:')
password=raw_input('Input password:')
if(login(username,password)):
print('login success!')
break
else:
print('login failed!')
来源:http://blog.csdn.net/csdn15698845876/article/details/783054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