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 slice切片make生成append追加copy复制示例
作者:王中阳Go 时间:2024-02-13 11:48:29
回顾
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切片slice的定义初始化、引用类型特征、如何使用数组切割成切片。
这篇文章介绍切片的生成make()、切片的追加append()、切片的复制copy()。对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应用实战。
加深理解
切片的本质:切片的本质是一个框,框住了一块连续的内存
切片属于引用类型,真正的数据都是保存在底层数组里的
切片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快捷方式,修改会互相影响
判断一个切片是否为空,使用len(s) == 0 判断,不能使用 s==nil 判断
生成切片 make
上需求:请定义一个长度为5,容量为10的整型切片。
上代码:
s1 := make([]int,5,10)
fmt.Printf("s1:%v len(s1):%d cap(s1):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打印结果:
分析:make()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切片的数组类型,第二个参数指定切片的长度,第三个参数指定切片的容量。
更好的理解长度和容量
s1 := make([]int,5,10)
fmt.Printf("s1:%v len(s1):%d cap(s1):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s2 := make([]int, 0, 10)
fmt.Printf("s2=%v len(s2)=%d cap(s2)=%d\n", s2, len(s2), cap(s2))
打印结果:
分析: 我们可以发现定义切片时元素的个数和长度相关,因为长度就是元素的个数。
容量我们在下面介绍append()时,重点介绍一下。
切片引用类型实战
上代码
//切片
s3 := make([]int, 3, 3)
s3 = []int{1, 2, 3}
s4 := s3 //s3 s4都指向同一个底层数组
fmt.Println(s3, s4) //[1 2 3] [1 2 3]
s3[0] = 1000
fmt.Println(s3, s4) //[1000 2 3] [1 2 3]
fmt.Println("-----")
//数组
a3 := [3]int{1, 2, 4}
a4 := a3
fmt.Println(a3, a4)
a3[0] = 1000
fmt.Println(a3, a4)
打印结果:
分析:通过上面的打印结果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,切片引用类型的本质,当切片修改时会互相影响;而数组作为值类型,不会互相影响。
切片的遍历
和数组一样,用fori或者for range进行遍历即可。
s3 := make([]int, 3, 3)
s3 = []int{1, 2, 3}
for i := 0; i < len(s3); i++ {
fmt.Println(s3[i])
}
for i, v := range s3 {
fmt.Println(i, v)
}
append
首先,我们定义一个切片
s1 := []string{"北京", "上海", "大连", "佛山"}
fmt.Printf("s1=%v len(s1)=%d cap(s1)=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打印结果:
分析:我们发现切片的长度和容量都是4
然后,我们使用append()函数追加一个元素
s1 := []string{"北京", "上海", "大连", "佛山"}
fmt.Printf("s1=%v len(s1)=%d cap(s1)=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s1 = append(s1, "唐山") //切片append()追加之后,
fmt.Printf("s1=%v len(s1)=%d cap(s1)=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打印结果:
分析:长度由4变成5,我们很好理解;容量为什么会从4变成8呢?
这是Go语言对切片的自动扩容机制。append()追加元素,原来的底层数据容量不够时,go底层会把底层数组替换,是go语言的一套扩容策略
我后面会单独写一篇来讲自动扩容策略是如何实现的。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专栏Go语言学习专栏
多次追加
多次追加的概念很好理解,就是多次调用append()
举个栗子:
s1 := []string{"北京", "上海", "大连", "佛山"}
fmt.Printf("s1=%v len(s1)=%d cap(s1)=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s1 = append(s1, "唐山") //切片append()追加之后,
fmt.Printf("s1=%v len(s1)=%d cap(s1)=%d\n", s1, len(s1), cap(s1))
var s2 []string
s2 = append(s1, "雄安")
fmt.Printf("s2=%v len(s2)=%d cap(s2)=%d\n", s2, len(s2), cap(s2))
打印结果:
分析: s1经过两次append追加元素,赋值给了s2
追加多个元素
当我们需要追加多个元素时,难道只能像上面这样多次调用append吗?
当然不是的。
举个栗子:
s1 := []string{"北京", "上海", "大连", "佛山"}
s3 := []string{"太原","石家庄"}
var s4 []string
s4 = append(s1,s3...) // ...表示拆开,将切片的值作为追加的元素
fmt.Printf("s4的值:%v",s4)
打印结果:
注意:append的第二个参数,我们传入了一个切片,需要在切片后写死...,表示将切片切割,将切片的值作为追加到第一个参数中的元素。
复制切片
下面演示两种方式:
//定义切片s1
s1 := []int{1, 2, 3}
//第一种方式:直接声明变量 用=赋值
//s2切片和s1引用同一个内存地址
var s2 = s1
//第二种方式:copy
var s3 = make([]int, 3)
copy(s3, s1) //使用copy函数将 参数2的元素复制到参数1
fmt.Println(s1, s2, s3) //都是[1 2 3]
打印结果:都返回[1 2 3]
注意:make和:=不能同时使用,这种是错误的写法 :s3 := make([]int, 5)
聪明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提出疑问了呢?
既然结果一样,为什么要引出copy这个函数呢?
咱们接着往下看,就知道所以然了。
//定义切片s1
s1 := []int{1, 2, 3}
//第一种方式:直接声明变量 用=赋值
//s2切片和s1引用同一个内存地址
var s2 = s1
//第二种方式:copy
var s3 = make([]int, 3)
copy(s3, s1) //使用copy函数将 参数2的元素复制到参数1
s1[0] = 11
fmt.Printf("s1:%v s2:%v s3:%v",s1, s2, s3) //s1和s2是[11 2 3] s3是[1 2 3]
打印结果:
分析: 我们发现s1和s2是[11 2 3] s3是[1 2 3],说明copy方法是复制了一份,开辟了新的内存空间,不再引用s1的内存地址,这就是两者的区别。
删除元素
注意:删除切片中的元素 不能直接删除 可以组合使用分割+append的方式删除切片中的元素
举个栗子:比如切除s3中的元素2(下标为1的元素)
s3 := []int{1, 2, 3}
s3 = append(s3[:1], s3[2:]...) //第一个不用拆开 原因是一个作为被接受的一方 是把后面的元素追加到第一个
fmt.Println(s3)
打印结果:
注意:上面代码段中有我添加的注释:append()函数中第一个切片不用拆开,原因是一个作为被接受的一方,是把后面的元素追加到第一个切片中。
数组转切片
a1 := [...]int{1,2,3}
s1 := a1[:]
fmt.Printf("a1类型:%T\ns1类型:%T",a1,s1)
打印结果:
实战演练
猜想一下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:
s1 := make([]int, 5, 10)
for i := 0; i < 10; i++ {
s1 = append(s1, i)
}
fmt.Println(s1)
先
不
要
看
答
案
.
.
.
打印结果:
分析: 我们静下心来逐步推导就ok了:
s1 := make([]int, 5, 10) 生成的是切片: [0 0 0 0 0]
for循环中每次将自增的i值追加到上面的切片中
所以最终打印的结果是:[0 0 0 0 0 0 1 2 3 4 5 6 7 8 9]
来源:https://juejin.cn/post/70685735948795248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