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语言实现请求超时处理的方法总结

作者:starrySky 时间:2024-04-23 09:37:50 

1. 简介

本文将介绍Go语言中实现请求的超时控制的方法,主要是通过timertimerCtx来实现请求的超时控制。

但是在本文中,暂未展示在哪些场景下,timerCtx实现超时控制相对于timer实现的优点,或者在哪些场景下,timer相对于timerCtx在哪些场景下使用更为合适,后续将会再进行描述。

2. 问题引入

当使用Go语言进行网络请求时,程序可能会因为请求处理时间过长而被卡住,无法继续执行后续代码。这种情况会导致程序性能下降,用户体验变差,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。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,这种问题更加突出。

举个例子,假设我们需要从一个远程服务获取一些数据,我们可以使用Go标准库中的http包进行网络请求。代码可能类似于以下示例:

func makeRequest(url string) (string, error) {
   // 创建 http.Client 客户端实例
   client := &http.Client{}
   // 创建请求
   req, err := http.NewRequest("GET", url, nil)
   if err != nil {
       return "", err
   }
   // 执行请求
   resp, err := client.Do(req)
   if err != nil {
       return "", err
   }
   // 读取响应内容
   defer resp.Body.Close()
   body, err := ioutil.ReadAll(resp.Body)
   if err != nil {
       return "", err
   }
   return string(body), nil
}
func main() {
   url := "https://baidu.com"
   result, err := makeRequest(url)
   if err != nil {
       return
   }
}

这里定义了一个makeRequest函数,该函数使用http.Client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并返回响应体。

但是,如果请求响应时间过长,程序就会一直等待直到请求超时或者响应返回。如果是单个请求的情况下,这种等待可能不会对系统产生太大的影响。但是在高并发场景下,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大幅下降。

因此,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对请求进行超时处理,确保程序能够及时响应其他请求,而不是一直等待。

3. timer的实现方案

3.1 timer的基本介绍

Timer可以通过time.NewTimer()time.AfterFunc()函数创建。NewTimer()函数创建一个Timer对象,该对象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后向一个通道发送一个当前时间。AfterFunc()函数则会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后执行一个函数。

通过timer,可以实现许多常见的任务,比如定期执行某个操作、超时控制、任务调度等。同时,在Go语言中,timer还可以方便地取消或重置,能够更加灵活地控制程序的运行。

所以,这里我们可以使用timer实现请求的超时控制,下面我们来看使用timer来实现超时控制的具体步骤。

3.2 timer实现超时控制

如果需要使用timer实现请求的超时控制,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请求的超时处理,具体如下:

  • 创建一个timer对象。可以使用time.NewTimer()函数创建一个新的timer对象

  • 启动一个goroutine来执行具体的业务逻辑

  • select语句中处理超时事件。在select语句中,使用一个case来处理timer的超时事件

  • 在需要控制超时的地方使用上述逻辑

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,演示了如何使用timer实现超时控制:

package main
import (
   "fmt"
   "time"
)
func main() {
   // 1. 创建一个timer对象,等待5秒钟
   timeout := time.NewTimer(5 * time.Second)
   ch := make(chan string, 1)
   go func() {
      // 2. 这里我们简单模拟一个需要执行10秒的操作
      time.Sleep(10 * time.Second)
      ch <- "hello world"
   }()
   // 3. 在select语句中处理超时事件 或者请求正常返回
   select {
   case <-timeout.C:
       // 执行任务超时处理
      fmt.Println("操作超时")
      return
   case result := <-ch:
       // 执行正常业务流程
      fmt.Println(result)
   }
   // 停止timer
   if !timeout.Stop() {
      <-timeout.C
   }
   // 操作执行完成
   fmt.Println("操作执行完成")
}

这里在主协程处通过NewTimer创建一个定时器,然后启动一个协程对任务进行处理,当处理完成后,通过channel告知其他协程。

在主协程中,通过select语句,对定时器timerchannel同时进行监听,当任务执行超时时,则执行超时逻辑;如果任务在超时前完成,则执行正常处理流程。

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了请求的超时处理。

3.3 对问题的解决

下面展示使用 timer 来实现对请求的超时处理,从而避免程序长期处于等待状态,造成系统性能大幅下降。

func makeRequest(url string) (string, error) {
     // 具体的业务逻辑
}
func main() {
   url := "https://baidu.com"
   // 设置超时时间为5秒
   timeout := 5 * time.Second
   // 创建一个计时器,等待超时
   timer := time.NewTimer(timeout)
   // 创建一个 channel,用于接收请求的结果
   ch := make(chan string, 1)
   // 启动协程执行请求
   go func() {
       result, err := makeRequest(url)
       if err != nil {
           ch <- fmt.Sprintf("Error: %s", err.Error())
           return
       }
       ch <- result
   }()
   // 等待超时或者请求结果返回
   select {
   case result := <-ch:
       fmt.Println(result)
   case <-timer.C:
       fmt.Println("Request timed out")
   }
   // 请求完成后,停止定时器
   if !timer.Stop() {
       <-timer.C
   }
}

在这个示例中,我们使用 time 包创建一个计时器,等待超时。同时,我们还创建了一个 channel,用于接收请求的结果。然后我们启动一个协程执行请求,一旦请求返回,就会将结果发送到 channel 中。在主协程中,我们使用 select 语句等待超时或者请求结果返回。如果请求在超时之前返回,就会从 channel 中接收到结果并打印出来。如果请求超时,就会打印出相应的错误信息。

从而实现了避免了处理某些场景请求时,避免系统进入长时间等待的问题的出现。

4.timetCtx的实现方案

虽然,timerselect实现超时控制的逻辑并不复杂,但是在某些场景下,使用timerCtx来实现超时控制,相对来说是更为简单的,而且现有开源框架基本上也是通过该方式来实现的。所以接下来,我们来对timerCtx进行基本介绍,同时使用timerCtx来实现超时控制。

4.1 timerCtx的基本介绍

timerCtx是一种在Go语言中使用ContextTimer结合实现超时控制的方式。它是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类型,用于封装定时器和取消函数,并提供一种方便的方式来取消goroutine的执行,从而避免出现goroutine泄露等问题。

4.2 timerCtx的基本使用方式

当使用timetCtx实现超时控制,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:

  • 调用 context.WithTimeout() 方法,创建一个超时控制的子上下文。

  • 启动一个协程来执行任务。

  • 在主协程中,通过select语句调用 Done() 方法来判断是否超时。如果 Done() 方法返回的 channel 被关闭,则意味着已经超时,需要及时停止当前任务并返回。

  • 在函数返回时,调用取消函数 cancel(),释放占用的资源。

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,演示了如何使用timerCtx实现超时控制:

package main
import (
   "context"
   "fmt"
   "time"
)
func main() {
   // 创建一个timerCtx,设置超时时间为3秒
   ctx, cancel := context.WithTimeout(context.Background(), 3*time.Second)
   // 调用cancel函数,释放占用的资源  
   defer cancel()
   // 开启一个协程执行任务
   ch := make(chan string, 1)
   go func() {
       // 模拟任务执行,休眠5秒
       time.Sleep(5 * time.Second)
       ch <- "hello world"
   }()
   // 在主协程中等待timerCtx超时或任务完成
   select {
   case <-ctx.Done():
       fmt.Println("timeout")
   case result := <-ch:
       fmt.Println(result)
   }
}

这里在主协程处通过context.WithTimeout创建一个timerCtx,然后启动一个协程对任务进行处理,当处理完成后,通过channel告知其他协程。

其次,对于timerCtx来说,调用Done方法将会返回一个channal,当超时后,该channel将会自动被关闭,此时通过select,将能够从该处于close状态的channel中接收到数据。

因此,在主协程中,通过select语句,对这两个channel同时进行监听,当任务执行超时时,则执行超时逻辑;如果任务在超时前完成,则执行正常处理流程。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了请求的超时处理。

4.3 对问题的解决

下面使用 context.WithTimeoutselect 来实现请求的超时处理,通过这种方式,避免程序长期处于等待状态,具体代码实现如:

// 执行具体的业务逻辑
func makeRequest(ctx context.Context, url string) (string, error) {}
func main() {
   url := "https://baidu.com"
   // 创建一个不带超时的context
   ctx := context.Background()
   // 1. 创建一个带超时的timerCtx
   timeout := 5 * time.Second
   timerCtx, cancel := context.WithTimeout(ctx, timeout)
   //5. 在函数返回时,调用取消函数 cancel(),释放占用的资源。
   defer cancel()
   // 创建一个 channel,用于接收请求的结果
   ch := make(chan string, 1)
   // 2. 将子上下文传递给需要进行超时控制的函数, 启动协程执行请求
   go func() {
      result, err := makeRequest(ctx,url)
       if err != nil {
           ch <- fmt.Sprintf("Error: %s", err.Error())
           return
       }
       ch <- result
   }()
   // 函数可以通过调用 context.Context 对象的 Done() 方法来判断是否超时。
   // 如果 Done() 方法返回的 channel 被关闭,则意味着已经超时,需要及时停止当前任务并返回。
   select {
   case result := <-ch:
       fmt.Println(result)
   case <-timerCtx.Done():
       fmt.Println("Request timed out")
   }
}
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使用 context.WithTimeout 创建一个带有超时的 context 对象,设置超时时间为 5秒钟。handleRequest来执行对应的任务,将timeCtx传递给handleRequest,如果没有在对应时间内正常返回,此时任务会直接返回,不会无限期执行下去。

在任务执行过程中,通过select不断检查 ctx.Done() 方法的返回值,如果超时时间到了,ctx.Done() 的结果将变为一个非 nil 的值,这时我们就可以在 select 语句中执行超时处理的逻辑。

最后,在任务返回后,调用取消函数 cancel(),释放占用的资源。

从上面timer实现超时控制,或者是使用timerCtx的实现来看,其实二者区别并不大,但是事实上,现在任务的超时控制,基本上都是使用timerCtx实现的,并非使用timer来实现的,后续将会对其进行说明。

5. 总结

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通过网络请求这个常见的场景,描述其可能导致的问题,从而引出了请求的超时控制。同时,在Go语言中,可以同时通过timertimerCtx来实现超时控制,在这篇文章中,主要的内容,便是简单介绍了如何通过timertimerCtx来实现超时控制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但是,在这篇文章中,并没有介绍timerCtx或者timer的实现原理。同时,也暂未展示在哪些场景下,timerCtx实现超时控制相对于timer实现的优点,或者在哪些场景下,timer相对于timerCtx在哪些场景下使用更为合适,这些内容将会在后文进行描述。

来源:https://juejin.cn/post/7227828958988976185

标签:Go,超时处理
0
投稿

猜你喜欢

  • 基于python生成器封装的协程类

    2022-09-25 04:57:53
  • python面向对象多线程爬虫爬取搜狐页面的实例代码

    2021-11-27 21:49:39
  • python将字符串转换成json的方法小结

    2023-11-17 23:58:57
  • 微信小程序实现吸顶盒效果

    2024-04-28 09:33:38
  • pytorch中的embedding词向量的使用方法

    2022-03-25 09:05:27
  • Python教程之Python多态的深层次理解

    2021-07-30 07:50:53
  • 原创一个AJAX类

    2008-07-24 13:29:00
  • 利用Python实现某OA系统的自动定位功能

    2021-05-26 02:27:46
  • 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js代码

    2008-01-22 18:18:00
  • python 使用元类type创建类

    2021-06-27 21:11:48
  • js数组与字符串的相互转换方法

    2023-06-24 09:41:48
  • python3爬虫之设计签名小程序

    2021-09-16 00:26:46
  • 如何建设一个多语言版的ASP网站?

    2009-11-26 20:36:00
  • mysql 如何插入随机字符串数据的实现方法

    2024-01-19 11:43:02
  • python使用 __init__初始化操作简单示例

    2023-04-22 16:25:47
  • window.onload和$(function(){})的区别介绍

    2024-06-07 15:51:44
  • mysql聚簇索引的页分裂原理实例分析

    2024-01-15 00:58:47
  • MySQL中count(*)、count(1)和count(col)的区别汇总

    2024-01-23 07:13:43
  • JS实现针对给定时间的倒计时功能示例

    2024-04-16 09:46:57
  • Python时间的精准正则匹配方法分析

    2022-12-10 12:59:28
  • asp之家 网络编程 m.aspxhome.com